首页  | 成果内容  | 研究团队  | 支撑材料 
 
项目研究思路及实施办法

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,是体现培养目标、培养模式的重要载体。但是,由于计算机学科本身知识更新非常快,社会发展和岗位需求变化也非常迅速,同时,学生自身特点、兴趣愿望也各不相同,因而对课程设置的要求也不同。这就要求课程体系既要保证知识体系的完整性,又要具有面向时代发展和学生个性化需求的自适应性。模块化课程体系可以解决这个问题。

模块化作为一种设计思想,简化了系统的复杂性,提高了系统的独立性,因而模块化思想逐渐被广泛应用于各个技术领域。

模块化教学是在深入分析每个专业所需知识、能力和技能的基础上,严格按照专业定位标准,以模块为单位(一个模块可包含一到多门课程)开展教学,各个模块相互衔接,整个教学由一系列模块组成。

模块化教学方法改变传统教学以单一知识传授为主,形成以能力为导向的教学模式。以课程模块支撑能力培养,对培养目标、课程体系、教学内容、教学环节和评价体系等进行全面优化和改革。借助模块化提高教学质量,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灵活度,强化学生核心能力、岗位技能的培养。

基于“平台加模块”的计算机类专业三层课程体系架构将课程体系分为公共课程平台、专业必修课程模块和由岗位需求倒推的可选课程模块。通过认真分析计算机类各专业的基本知识、能力、技能要求,根据计算机类专业面向不同的岗位需求,总结出计算机类专业共同的“数学基础、软件基础、硬件基础、网络基础”四个基础和“计算机系统能力、计算机核心编程能力”两大基本能力,由此设定八门核心课作为计算机类专业的公共基础平台。而在共同的基础课程平台之上,根据各专业的专业培养特色,制定各专业的必修课程模块,最上一层是根据行业发展、地方经济需求、现有师资条件,由岗位需求倒推设立的多个方向可选的课程模块。三层架构各有侧重,针对每个模块深挖细分、精耕细作,形成科学、协调、动态调整的模块化体系,使得学生在每个方向上都能够理论联系实际,结合实际需求,锻炼培养实践技能,切实提高学生就业能力。三层课程体系架构如图1所示。

2 平台加模块课程体系架构

安阳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  

地址:河南省安阳市黄河大道西段